查看原文
其他

【长城宏观】见微知著,从汽车消费洞察经济增长——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团队 蒋飞宏观研究 2022-06-08

要点

长期以来,全球汽车消费和经济增长息息相关。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内循环的核心也是消费。而汽车作为商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在分析消费时的重要价值。汽车产业链庞大,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乘数效应。


2018年后,汽车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出现背离。从原因来看,2018-2019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负增长。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增速放缓,消费信心整体不足。从微观角度看,居民消费倾向下滑,存款定期化比重上升,储蓄存款增速维持快速增长,影响了汽车消费。从政策角度看,2018年中国取消了对汽车购置税的优惠,购车成本上涨导致汽车销量下滑。


2020年后,汽车销量没有随疫情受控而明显回升,主要是因为逆全球化趋势下的供应链危机也出现在汽车芯片市场。因为中美贸易战,全球供应链运转变慢,抗风险能力下降。疫情导致芯片需求剧烈波动,产能调整慢于需求恢复,发生芯片供应短缺危机。


过去七年,美国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原因除了供应链断裂问题之外,居民储蓄率上升也是下滑的主要原因。现阶段,美国物价高涨反噬消费需求的现象也出现在汽车市场。2022年一季度,美国汽车销量低迷可能预示美国经济增长困难。


欧洲芯片自产能力不足,供应链危机对欧洲汽车消费市场打击最大。2021年,欧洲汽车销量降至30年来最低,其中德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10%。欧洲芯片自产能力不强,供应链危机对欧洲汽车市场打击最大。长期来看,欧洲经济增长缺乏动能,俄乌冲突拖累经济复苏,无法支撑汽车消费。


中国汽车销量仍存增长空间,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远低于欧美,汽车消费需求旺盛。随着立体车位和地下车位兴建,城市空间优化,汽车或将继续增长。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2022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42.5%。中国产业链齐全,市场庞大,在汽车制造行业具备竞争优势。汽车产量和销量的增长或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

全球经济增长和汽车市场发展

1.1 全球经济增长和汽车市场发展

过去十几年,汽车销量增速和全球经济增速息息相关,直到2018年后才出现背离。2005年至2017年,全球乘用车销量平均增速为3.8%,全球实际GDP同比平均增速为3.7%,且两者的走势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汽车销量和经济增速密切相关。但从2018年开始,全球汽车销量和经济增长出现了较大背离。2019年,全球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6.3%,而全球经济增长2.8%。无论是相关还是背离,以汽车销量来洞察经济是一种见微知著的分析方法。


1.2 趋势相关表明汽车消费反映经济

2018之前,全球汽车销量和经济增速息息相关,表明汽车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2021年,美中欧日英印这六大经济体的GDP占全球的70%。2006至2017年,美国、欧盟、英国和日本的汽车销量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65%、0.04%、0.49%和-0.41%,欧美英日汽车消费的低速增长与经济的低速增长相一致。而同一时期,中国和印度的汽车销量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5.07%和9.55%。中国和印度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与这一时期经济的快速崛起相一致。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汽车消费是居民消费的晴雨表。2021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5.4%。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内循环的核心也是消费。而汽车作为商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在分析消费时的重要价值。首先,居民收入的增长会直接而快速地反应在购车行为上。居民收入增长时,购买新车的人数会增加,旧车置换的年限也会缩短。其次,汽车零部件复杂,产业链庞大,甚至涉及进出口。汽车销量增长可以带动制造业。最后,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全方位的,具有乘数效应。近期,政府出台汽车优惠政策也是因为汽车消费对经济的乘数效应。这三点原因也是我们从汽车销量洞察经济的底层逻辑。


1.3 趋势背离表明经济结构出现变化

从原因来看,2018年后,汽车销量和经济增速背离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18-2019年和2020年至今。2018年-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汽车销量下滑。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减少2.8%,背离了全球其他主要国家的汽车销量增速。而中国汽车销量增速的下滑与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有关。2020年至今,全球汽车销量增速下滑是汽车芯片短缺造成的。而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是逆全球化趋势下供应链危机的一个缩影。


2

中国销量大幅下滑的原因

2.1 中国销量大幅下滑的原因

2018年开始,全球汽车销量开始负增长,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汽车销量大幅下滑。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减少2.76%。根据其他同步指标,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都不应该出现大幅下降态势。比如居民活期存款增速在历史上与汽车销量增速保持基本一致,在2018-2019年期间活期存款增速仍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比如居民杠杆率增速在2018年以前也基本上与汽车销量增速保持一致,但到了2018年以后大幅背离,汽车销量增速明显低于居民加杠杆的速度。


2018-2020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连续三年负增长。我们将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和政策角度来解读中国汽车销量在2018年-2019年的负增长。

2.2 经济放缓,消费信心受挫

从宏观角度,2018-2019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降速,消费信心不足。2018年和2019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分别为6.75%和5.95%,低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速9.16%。在内因上,2018年中国处在经济转型的艰难阶段。在外因上,中美贸易战兴起影响了中国出口。2018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2%。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消费信心受挫,汽车销量大幅下滑。

2018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在供给侧改革、“房住不炒”、去产能、去杠杆等政策推动下艰难进行,经济短暂阵痛。2018年3月,全国两会提出“房住不炒”概念,给房地产市场之后几年直到现在定下主基调。根据社科院数据,2018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达到405次。在去产能政策指导下,煤炭、钢铁减产对经济也造成了一定压力。2018-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符合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

2.3 中低收入居民消费倾向下滑

从微观角度,中低收入居民消费倾向下滑可能是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居民消费倾向开始下滑,主要表现在居民活期存款占比不断下降,存款定期化趋势显著。M1/(M2-M1)也能反映出居民和企业均在提高储蓄倾向,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增速近几年维持较高增速。


从车辆销售的微观数据也可以观察到低收入居民消费倾向大幅下滑的迹象,低价车销量增速大幅下滑,三四线城市的汽车销量增速大幅下滑。在中国汽车市场结构中,30万元以下的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超过75%。低价车销售对汽车市场的影响非常重要。2018年,30万以下汽车销量2108.9万辆,同比减少6.7%。三四线城市作为购车增长主力,其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大幅下滑。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扬,P2P暴雷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去产能、去杠杆导致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工业企业营收下滑、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底层从业者的收入。


2.4 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

2015-2017年,中国大幅下调车辆购置税,2018年取消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导致汽车销量下滑。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国务院按照排量等级下调汽车购置税。比如1.5L-2L排量的汽车购置税从10%下调至6%。2017年,对购置1.6L以下排量的乘用车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2018年,车辆购置税恢复至10%。可以看出,在车辆购置税恢复至10%后,汽车销量增速连续三年负增长,直到2021年才触底反弹。

2022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目前尚未公布实施的具体细节,但按照2021年乘用车均价16.68万/辆,乘用车销量2146.9万辆。600亿购置税的优惠力度相当于全部车辆购置税直接减免1.7%左右。但我们认为,国务院的汽车购置税优惠将针对1.6L以下的小排量燃油车、农村乡镇的汽车下乡活动和部分受疫情影响消费受挫严重的城市。减征车辆购置税和我们之前预判的汽车补贴政策基本一致,预计将有效提振汽车消费市场。


3

汽车缺“芯”,海外汽车市场低迷

3.1 汽车缺“芯”,供应链危机的缩影

逆全球化趋势下,供应链抗风险能力降低,疫情造成供需剧烈波动,汽车芯片供应短缺,影响汽车产能和价格。2020年末,芯片短缺的影响逐渐从手机行业扩散至汽车行业。部分车企因为芯片短缺问题宣布减产和关闭生产线。2021年7月大众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警告称,影响全球汽车生产的芯片供应危机将在未来六个月时间里进一步恶化。2022年2月4日,福特北美八家工厂将停工、减产,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持续存在。

中美贸易战后,逆全球化趋势显现,对芯片和汽车制造这类需要全球分工协作的产业影响较大。从需求来看,以新能源汽车、智能联网汽车的发展使得芯片需求相比传统燃油车时代成倍增加。从供给来看,中美贸易战导致供应链受阻。比如中国减少稀土出口量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半导体产业。需求旺盛,供给不足导致汽车产业缺“芯”。逆全球化趋势下普遍产生的供应链危机也出现在汽车芯片行业。

疫情造成供需剧烈波动,需求恢复快于产能修复,芯片危机恶化。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爆发,全球汽车产销量大幅下降,芯片需求骤减。车企撤回大量芯片订单,芯片制造厂商缩减车用芯片产能或者将产能调配到其他芯片制造。到了2020年四季度,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汽车销量开始回升,需求大幅度增长,但芯片制造具有周期性,产能修复慢于需求增长,加剧芯片供应短缺危机。

3.2 美国汽车销量过去七年连续下滑

过去七年,美国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原因除了供应链断裂问题之外,居民储蓄率上升也是下滑的主要原因。2008年以后美国储蓄率大幅提升,到2012年后暂且停歇,但到了2016年之后又快速上升,并且到了2020年因疫情的影响储蓄率几乎垂直上升。储蓄率的上升表明了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而这进一步影响到汽车消费,2016年汽车销量接近700万辆,到2019年只有500万辆左右,大幅下降,到了2020年只有250万辆左右。

现阶段,美国经济存在步入滞胀的风险,汽车销量的低迷预示着经济增长困难。2022年3月,美国汽车销量25.8万辆,同比减少28.74%。随着汽车价格的不断上涨,美国汽车销量已经连续8个月同比负增,汽车价格暴涨已经反噬了汽车消费。我们认为,物价居高不下使得短期内美国汽车销量无法修复。见微知著,汽车销量的低迷反映了美国整体消费降速。按照汽车销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经济或将存在停滞风险。


3.3 欧洲汽车销量难回到疫情前

2021年,欧洲汽车销量降至30年以来最低。2020年,受疫情影响欧洲乘用车车销量同比减少21.08%。去年,疫情逐渐好转,但是欧洲乘用车销量还是同比下降1.03%,至1177万辆,这是自1990年以来,汽车制造商在欧洲表现最差的一年。欧洲五大主流市场中,意大利年销量增幅最大,达5.5%;英国和西班牙的同比增幅均为1.0%;法国的年销量同比微增0.5%;德国最糟,2021年年销量仅为262万辆,同比下跌了10%。

欧洲芯片自产能力不足,供应链危机对欧洲汽车消费市场打击最大。由德国乘用车销量增速与零售销售增速的关系可以看出,在2020年之前两者走势基本一致,波动幅度并不大,背离时间也不长。主要原因是零售中汽车销售额占比较高。虽然德国有三家全球最大的车企——奔驰、大众和宝马,但欧洲芯片自产能力不足。在2020年及以后,全球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各国封锁城市和工厂导致汽车供应链出现断裂,汽车芯片产量急速下降而不足购车需求。

长期来看,欧洲经济增长缺乏动能,无法支撑汽车消费,汽车销量难以回到疫情前。2022年2月8日,欧盟公布《芯片法案》,拟动用超过43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14亿元)资金支持芯片制造。到2030年,欧盟计划将芯片产量占全球的份额从目前的10%提高至20%。但我们认为,欧洲经济在疫情后损失巨大,如今遭到俄乌战争影响,经济复苏受阻。随着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欧盟的产业或将逐渐落后。欧盟汽车市场难以回到疫情前。


4

中国汽车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4.1 中国汽车销量仍存空间

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远不及发达国家,汽车消费需求依然旺盛。随着经济增长,我国汽车年销量在2017年达到2887万辆的顶峰。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也从2011年的77.8辆迅速增长到2020年的198.7辆。但中国人均保有量远不及发达国家。根据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数据,2020年美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76亿辆,美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31.7辆。根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数据,2020年欧洲机动车保有量4.05亿辆,欧洲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542.1辆。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仍存在需求空间,只是因配套设施导致汽车销售暂遇瓶颈。随着立体车位、地下车位兴建和城市空间优化,汽车销量或将继续增长。


4.2 新能源汽车引领趋势

汽车行业结构转型,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发展。因为气候问题和原油价格波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结构改革正在进行。新能源车符合能源改革的趋势,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政策补贴力度也非常大。在过去几年,人们对新能源车的续航,使用年限的担忧随着储能技术突破而逐渐减弱。2022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销量124.9万辆,较2021年同期增长142.5%。无论是新车购买,还是旧车置换,补贴政策会使新能源车更具优势。新能源车的前景空间广阔,将支撑汽车销量增长。


4.3 汽车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逆全球化趋势下供应链断裂风险增加,中国产业链齐全、市场庞大,具备竞争优势。2019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51万辆,占全球产量一半以上。2021年1月,福特宣布将在中国生产电动野马。还有理想、小鹏、蔚来等国产电车品牌。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产业链部门齐全且消费市场庞大的国家。在逆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抵抗断链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在汽车制造行业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汽车市场仍存在需求空间,只是暂时处于结构转型和配套设施建设阶段。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突破,价格和性能都将有较大改善。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增速迅猛。我们认为,国务院新出台的关于汽车购置税600亿的优惠将涉及到新能源车。随着优惠补贴政策出台,新能源车有望成为今年汽车消费市场的新增长动力。中国在汽车制造行业具备具有优势,汽车产量和销量的增长或将带动中国经济增长。



风险提示 


金属材料价格涨幅剧烈、汽车芯片供应再度恶化,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疫情再次爆发



证券研究报告:知著,从汽车消费洞察经济增长——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5月26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李相龙S1070522040001  lxlong@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刻不容缓——5.25电视电话会议点评政策有针对,实施盼效果——5.23国常会点评
稳楼市信号再明确——5 月LPR降息点评
收入下降原因几何?——4月份财政数据点评风物长宜放眼量——4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疫情冲击后,房地产政策重要放松政策出台——4月金融数据及房地产差别化政策点评美国通胀或将继续维持在8%以上——美国4月通胀数据点评
通胀压力仍然不大——4月份通胀数据点评供应链阻滞,出口增速大幅下滑——4月份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指标普遍恶化——美国4月PMI点评
目标不变,努力实现——4月政治局会议点评
疫情冲击加重,政策呵护信心——4月PMI点评
减缓贬值速度——外汇降准点评
增速下降的收入、加快的支出——一季度财政数据点评
通胀创新高,美联储委员强化紧缩预期——美联储5月FOMC会议前瞻疫情冲击经济,期待地产回升——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实现双循环下新发展格局的抓手——《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点评欧美通胀继续上行,加快货币紧缩步伐——欧美3月份通胀数据点评疫情扰动,四月出口仍不乐观——3月份外贸数据点评信贷扩张效果仍待观察——3月份金融数据点评需求冷、成本热,物价暂稳——3月份通胀数据点评俄乌冲突导致新出口订单增速放缓——美国3月PMI点评俄乌冲突导致欧洲PMI回落——欧洲3月PMI点评疫情反扑,制造业再次收缩——3月PMI点评
财政收支高增,卖地收入仍降——1-2月财政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周期正式开启——美国3月份加息点评就地过年再发力,政策仍需再加码——1-2 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降息政策可期——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通胀处低位,政策仍不变——2 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俄乌战争或影响进出口——1-2 月份进出口数据点评
美国PMI或将受俄乌战争拖累——美国2月份PMI点评工业企业进入去库存阶段——1 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超预期但结构有待优化 ——1 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美联储三月加息即将落地——1月份议息会议点评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实现——“国企公司制改革成功”点评
从薇娅逃税被罚探索征税变革——金税四期上线点评
实质降息第一步——12月份经济数据点评信用增速暂时性回升——1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PPI同比顶部确立——1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点评
降息周期开启——降息点评托而不举,期待改革——12月政治局会议和降准点评货币政策可适度加码——10月份经济数据点评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点评
社融增速难以回升——10月份金融数据点评或已见顶的剪刀差——10月份通胀数据点评保持韧性的出口,新高的贸易顺差——10月份外贸数据点评
调控政策或有微调——9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国企改革:阶段性目标实现
币增速未如期反弹——9月份金融数据点评出口增速上升,贸易顺差继续扩大——9月份外贸数据点评
PMI指数进入较快下降通道——9月份PMI点评
央行积极应对房地产风险——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点评
“涨”的压力依然很大——8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外需+疫情促出口反弹——8月份外贸数据点评财政空间正在“跨周期调节“——7月份财政数据点评明年初M1同比或负增长——7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经济如期放缓——7月份经济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周报

美元下一波上涨需等待——20220523周报
地产行业迎来较大利好——20220516周报四月份出口与社零不乐观——20220509周报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周报
美国消费增速向正常水平回归——20220418周报疫情影响超预期,政策放松再加码——20220411周报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继续缩窄——20220328周报金融委释放政策放松信号——20220321周报
稳增长需地产、货币政策发力——20220314周报
今年赤字率目标低于我们预期——20220307周报
欧美利率或快速上扬——20220221周报大类资产配置月报——二月月报预计今年或降息程度较大——20220124周报
基建投资启动了吗?——20220117周报美十年期利率年中或升破2.5%——20220110周报
中美经济或相向而行——一季度宏观经济报告信用收缩压力加大 ——20211227周报四季度GDP增速或低于4%——20211218周报在稳定的基础上搞改革——20211213周报
中央或定调明年改革突破点——12月份宏观经济报告
黄金价格或创新高——20211115周报降准条件或已具备——20211108周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年底或到2%——20211025周报
美国高通胀和中国房地产新动向——20211018周报
全球流动性预计进一步收紧——20211011周报
风险集中释放,系统风险可控——四季度宏观经济报告
预计8月份GDP增速跌破6%——20210917周报基建发力通胀难消——20210913 周报
对美股上涨仍持乐观态度——20210906 周报
市场突变缘起疫情美联储9月缩表概率不高——长城宏观20210816周报
年底前美国经济保持高景气——长城宏观20210809周报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如何理解当前中国利率现状——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国企拿地占比较高,各地土拍冷热不均——“首轮土拍”专题报告
近期日元为何快速贬值?——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美国加息提速,海外风险加剧——二季度宏观经济报告市场的信心来自于改革的决心—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
德国“债务刹车”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借鉴
如何理解当前社融增速?
俄罗斯受经济制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
任务重、压力大、能完成——2022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2年政府债发行展望——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
疫情、地方财政和中国经济
美联储应尽早加息 ——海外宏观专题报告
改革,与时间赛跑2022年经济政策的重心破旧立新,储粮过冬——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从“六大体现”解析共同富裕——宏观经济研究*专题报告

房地产调控,经济阵痛期——当前宏观经济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