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方园艺》2019年8期阅读推荐



推送一


对于人类的健康来说,生育酚是一种必需的大量营养物质(p26)


《不同黑莓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生育酚合成规律研究》是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的董珊珊等撰写,该论文由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M2015019);江苏省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JSPKLB201608);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8059);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7]3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0606)共同资助。

黑莓属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 L.)灌木状浆果类果树,原产欧美。其果实柔软多汁,色泽艳丽,风味醇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生育酚又称维生素 E(vitamin E),是一类脂溶性维生素的统称。医学研究表明,维生素E不仅与生殖系统有关,而且与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的正常代谢都有密切关系,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疾病,除此之外,维生素 E还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悬钩子类果树黑莓是目前发现的浆果类种子中生育酚含量较高的,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天然维生素 E新资源。该研究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产上表现优异的“宁植3号”和“Kiowa”黑莓种子和全果中的生育酚含量和组分进行检测,初步分析黑莓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生育酚合成与积累的变化规律,从而为黑莓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发育,“宁植3号”和“Kiowa”种子中α-生育酚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β+γ-和δ-生育酚含量呈上升趋势,生育酚总量不断上升;全果中α-生育酚含量亦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β+γ-和δ-生育酚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先升后降;全果和种子中不同组分生育酚的变化规律不一致,种子和全果中β+γ-生育酚积累量最多,α-生育酚含量次之,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不同的候选基因决定。


“宁植3号”和“Kiowa”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




推送二


葡萄不同种和品种对低温的反应不同(p47)


《哈尔滨地区露地“蜜汁”葡萄越冬覆盖研究》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覃杨等撰写,该论文由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9-9)资助。

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1月的平均最低气温-24 ℃左右,极端最低气温-38 ℃,远远低于埋土防寒的极限。目前葡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露地栽培,还是塑料大棚栽培,均必须进行埋土防寒,且埋土防寒工作量约占全年葡萄园管理总用工的25%~30%,生产成本极高。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地区葡萄生产采用“三当育苗技术”成功后获得较大发展,但2010年以前一直采用的是埋土防寒,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增大以及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和短缺,埋土防寒的时间限制和高强劳动力要求,已成为限制哈尔滨地区乃至黑龙江省葡萄产业大规模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研究葡萄防寒被覆盖代替埋土防寒的越冬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试验以“蜜汁”葡萄为试材,以埋土防寒为对照,经过2013、2014年2个冬季的试验,对不同防寒物下土壤表层的温湿度、地下20 cm土层的温度、葡萄萌芽率及结果枝率以及防寒成本进行调查,以期为哈尔滨地区露地葡萄越冬防寒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结果表明:葡萄越冬时采用普通棉和无机棉进行覆盖均能达到较好的越冬防寒效果,葡萄枝蔓周边温湿度及地下20 cm土层温度与对照埋土防寒差异不明显,且与埋土防寒相比具有省工、省时、降低生产成本等优势,减少成本约30%,延长防寒时间10 d。




推送三


1-MCP因具有使用剂量低和安全、高效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果蔬采后贮藏保鲜(p118)


《1-MCP结合60Co-γ辐照对蓝莓贮藏期品质的影响》是由贵阳学院的巴良杰等撰写,该论文由贵阳学院博士人才启动基金项目(GYU-ZRD(2018)-011);贵州省教育厅项目(黔教合KY字[2018]090);贵州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520776)共同资助。

蓝莓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spp),果实营养丰富,有“世界水果之王”的称号,包含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花色苷、叶酸、黄酮类物质和丰富的膳食纤维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蓝莓果实的成熟期为每年的6—8月,成熟季高温多雨,加上蓝莓属于浆果,采后极易受到机械伤害、感染病原菌,加速果实腐烂,不利于贮运,因此深入研究蓝莓采后贮藏技术对于蓝莓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蓝莓采后的贮藏保鲜技术主要有气调、低温、辐照等物理保鲜方法和利用1-甲基环丙烯等化学保鲜方法。该研究通过1-MCP处理结合60Co-γ辐照技术对蓝莓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探讨1-MCP处理结合 60Co-γ辐照对蓝莓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而分析1-MCP处理结合60Co-γ辐照保鲜蓝莓的机制,从而探讨60Co-γ辐照结合1-MCP对蓝莓贮藏保鲜的可行性,以期为蓝莓贮藏保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S2和S3处理在贮藏后期均能够显著延缓感官品质、含水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维生素C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下降,提高蓝莓果实FRAP、还原力、DPPH·超氧离子自由基清除力等抗氧化活性相关指标,且在S1、S2和S3处理中,S3处理在感官品质、含水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维生素C含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等指标效果最好。因此,采后用1μL·L-11-MCP+1.5kGy辐照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最好。




推送四


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均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p168)


《基于遥感的黄土高原近40年土地变化信息挖掘》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苟睿坤等撰写,该论文由陕西省林业综合重点实验室项目(20130115)资助。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 2013)提出,近30年来的平均温度达到了过去1 400年来的最高值,湿润区的降雨进一步增加,而干旱区进一步减少,全球范围内极端降雨的频率不断增加。由于人们对空间和资源的不断争夺,黄土高原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地被破坏,导致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生产潜力退化和荒漠化程度加剧等问题。该研究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法和统计学方法,计算得到近4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转移情况,区分出转移的系统性和随机性,利用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网格数据、土壤类型空间分布数据和农田生产潜力等数据来制作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适宜性图集。相较于传统的预测方法,可以更准确预测出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从而得到更精确的各省份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图,为这一地区未来的土地整理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1)1980—2000年,发生的最优势的系统转移是从草地转移为耕地,净增加量最多的是建设用地(0.28%),净减少量最多的是未利用地(0.17%);而2000—2015年,发生的最优势的系统转移是从耕地转移为草地,净增加量最多的仍是建设用地(0.78%),净减少量最多的是耕地(0.69%)。2)2030年的土地利用预测格局显示,该地区耕地、林地和草地都表现为减少的趋势,而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则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此外,还通过分析预测得到的2030年各省份土地利用变化,以期为这一地区未来的土地整理工程提供了更详尽的参考。


黄土高原地区1980年、200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2030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分类预测图





推送五


新品种选育(p190)


《大葱雄性不育系353A的选育》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袁瑞江等撰写,该论文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项目(CARS-24-G-01);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16226304D)共同资助。




版权保护声明: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公众号所选内容侵权,请作者与我们联系删除。



《北方园艺》阅读推荐

2019年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第5期丨第6期

第7期

2018年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第6期 

第7期 | 第8期 第9期 | 第10期 | 第11期

第12期 | 第13期 | 第14期 | 第15期 | 第16期

第17期 | 第18期 | 第19期 | 第20期 | 第21期

第22期 | 第23期 | 第24期

2017年

第24期 | 第23期 | 第22期 第21期 | 第20期 

第19期 | 第18期 | 第17期 | 第16期 | 第15期 

14期 | 第13期 | 第12期 | 11期 | 第10期 

第9期 第8期 | 第7期 | 第6期


《北方园艺》最新目次

2019年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第5期

第6期第7期第8期

2018年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 第6期

 第7期 | 第8期 | 第9期 | 第10期 | 第11期

第12期 | 第13期 | 第14期 | 第15期 | 第16期

第17期 | 第18期 | 第19期 | 第20期 第21期

第22期 | 第23期 | 第24期

2017年

第24期 | 第23期 | 第22期 | 第21期 | 第20期 

 第19期 | 第18期 | 第17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