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降准明确货币宽松依然是主线

刘郁 肖金川 郁言债市 2023-04-29

摘 要   


2023年3月17日,央行公告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我们从四个角度看待本次降准。


一是本次降准与2022年两次降准存在一些形式上的差别。一方面,去年两次降准均是在国常会预告降准后,央行发布公告降准。此次降准公告之前,国常会未提及降准。另一方面,前几次央行发布的降准公告,另有一篇答记者问,而本次降准公告未附答记者问。


二是降准约释放5000多亿元。我们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直接根据存款和降准幅度进行计算,2月末存款余额约268.2万亿元,剔除财政存款和非银机构存款,再乘以降准幅度,对应降准释放资金约5900亿元。二是参考2022年两次降准,幅度均为0.25%,分别释放5300亿元和5000亿元。


三是未来的降准空间,可能仍有50-100bp,但未必会在今年用完。此次降准之后,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其法准率在5.75%,距离5%下限还有75bp,如0.5%和1.5%两档优惠不重叠,则对应降准空间还有50bp。进一步地,普通中型银行优惠0.5%的法准率为6.25%,如其与第三档不重叠,对应降准空间还有100bp。因而常规情况,三档两优框架下剩余的降准空间,还有50-100bp。


四是降准能否触发LPR下调,概率不高。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央行在公告中明确提到降准目的,“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没有直接提到降成本。另一方面,降准释放5000亿元,给金融机构每年降低的资金成本约56亿元,或不足以带动LPR下调。


总体而言,降准有利于资金利率保持平稳,可以打消货币政策基调变化的担忧,对流动性具有风向标意义。但在今年宽信用预期的背景下,上半年可能还是难以看到长端利率明显下行,更好的策略依然是寻找合适的票息,适度拉久期。可以考虑将信用债久期适度拉长至2-3年,通过较高票息获取一定程度的超额收益。


核心假设风险。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

2023年3月17日,央行公告于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如何看待此次降准?


1
降准的四个视角

一是本次降准与2022年两次降准存在一些形式上的差别。一方面,去年两次降准均是在国常会预告降准后,央行发布公告降准。此次降准公告之前,国常会未提及降准。从国常会预告降准到央行公告降准的模式,是否发生调整,值得关注。另一方面,前几次央行发布的降准公告,另有一篇答记者问,涉及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是降准释放资金量、降准目的等。而本次降准公告未附答记者问。



二是释放多少资金?5000多亿元。我们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直接根据存款和降准幅度进行计算,2月末存款余额约268.2万亿元,剔除财政存款和非银机构存款,再乘以降准幅度,对应降准释放资金约5900亿元。不过此次降准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实际释放资金少于5900亿元。
二是参考2022年两次降准,幅度均为0.25%,分别释放5300亿元(满足条件的城农商行额外多降0.25%)和5000亿元。考虑到存款增幅对应多缴准约200亿元,如不考虑本次降准前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机构相对更多,参考去年12月降准释放5000亿元,本次降准估计至多释放5200亿元左右。但本次降准前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机构相对更多,此次降准释放资金可能略低于5200亿元,仍在5000亿元附近。



三是未来的降准空间,可能仍有50-100bp,但未必会在今年用完。此次降准之后,三档两优准备金率框架的第二档和第三档存在部分重叠,主要是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享受额外1.5%准备金率优惠,其准备金率降至5%,持平第三档。


此次降准之后,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其法准率在5.75%,距离5%下限还有75bp。如0.5%和1.5%两档优惠不重叠,则对应降准空间还有50bp。进一步地,普通中型银行优惠0.5%的法准率为6.25%,如其与第三档不重叠,对应降准空间还有100bp。最后,参考第二档整体的加权法准率7.25%,如其与第三档不重叠,对应降准空间尚有200bp,但这种情况可能较为极端,不作参考。因而常规情况,三档两优框架下剩余的降准空间,还有50-100bp。后续降准仍有空间,但这些空间未必会在年内用完。


此外,我们也可以大致推算有多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已经达到5%的下限,来直观感受后续降准的空间。2022年12月降准0.25%释放5000亿元,根据存款测算释放5746亿元,实际少释放的746亿元,推断占比约13%(按存款规模)的金融机构在当时已触及5%的准备金率下限。考虑到这13%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满足优惠条件的中小银行,而中小银行整体的存款约占银行体系存款的接近一半,由此估计触及5%准备金率下限的中小银行约占中小银行整体的26-27%(按存款规模)。



四是降准能否触发LPR下调,概率不高。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央行在公告中明确提到降准目的,“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没有直接提到降成本。另一方面,降准释放5000亿元,给金融机构每年降低的资金成本约56亿元,或不足以带动LPR下调。参考2021年12月LPR下调之前,央行分别在2021年7月和12月两次降准,为银行节省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150亿元。2022年5月LPR下调之前,除了4月降准0.25%,还有央行上缴利润对应的基础货币投放,以及投放再贷款工具、和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2

流动性宽松的主线,更加明确


此次降准的宏观背景:一是今年面临外需放缓,国内经济更加依赖内需,而居民和企业的融资需求对货币政策相对敏感,仍然需要货币宽松支持内需。二是通胀尚未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今年开年以来通胀表现较为温和,短期无需担心因通胀升温带来货币政策收紧。


降准关键在于其信号意义。本次降准释放资金量在5000亿元左右,相当于2021年及之前常规降准幅度0.5%的一半。资金供给总量未必明显增加,但风向标意义更加重要。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的三个信号》中提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提及流动性,但不能明确是受篇幅限制还是政策基调发生调整。此次降准可以打消政策基调变化的担忧,对流动性合理充裕具有风向标意义。


今年的流动性环境整体可能不及去年宽松。今年可能不会出现类似去年的央行上缴利润和大规模留抵退税,财政因素释放的资金可能小于去年。今年流动性更加依靠央行的投放,市场在依赖短期资金如逆回购时,更容易出现资金利率的波动,而降准带来的资金,成本较低且以长钱替代短期资金,有助于缓解这种资金利率波动。



但今年的流动性可能也不会出现类似2020下半年的收紧。同样是疫后经济恢复的2020年,国债和地方债融资比2019年多出约3.6万亿元。而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国债和地方债新增额度仅比去年多1600亿元(考虑去年追加的5000亿元地方专项债额度)。这意味着今年政府加杠杆的力度明显不及2020年,今年的经济恢复更多依靠居民和企业融资的自发修复。这些市场化的力量,对资金利率更为敏感,更加依赖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因而货币政策可能不会类似于2020年,在经济恢复的早期阶段就开始收紧,而是延续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总体而言,降准有利于资金利率保持平稳,可以打消货币政策基调变化的担忧,对流动性具有风向标意义。但在今年宽信用预期的背景下,上半年可能还是难以看到长端利率明显下行,更好的策略依然是寻找合适的票息,适度拉久期。可以考虑将信用债久期适度拉长至2-3年,通过较高票息获取一定程度的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跨年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经济政策解读系列:温和复苏,久期加一点企业和居民存款继续高增政府工作报告的三个信号货币政策报告的五个信号社融增速新低与M2新高企业融资或从发债转向贷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八个要点
“三重压力”加大
企业债项成社融最大拖累国常会再提降准,稳定宽货币预期降准降息仍可期社融转弱,宽货币预期或升温外需放缓,宽松预期或再升温
社融超预期,债市再等待地产政策三连发,怎么看放宽首套房贷利率,怎么看下行趋势未变,流动性或仍有波动等待宽货币预期升温824国常会释放的信号LPR下调之后,降息仍有空间或再降息,持券不炒社融转弱,债市慢牛2022Q2货币政策报告释放的五个信号政治局会议,保持定力、用好用足经济修复,机构欠配社融结构意外改善30亿逆回购的信号如何理解易行长“从总量上发力”加息75bp,从通胀锚失效到经济放缓预期社融总量或持续扩张“降息”之后,流动性收紧之前


   
已外发报告标题降准明确货币宽松依然是主线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3月18日

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