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建民谈外交 | 交流没有“技巧”(上)

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吴建民

  1939 - 2016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5年到1971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首批代表团工作人员。

在5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历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及发言人,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大使,中国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展览局主席等职。


音频

正文


 

Foreword


不少人认为,那些沟通能力强的人,一定懂得交流的技巧。在外交学院时我跟学生讲,我不喜欢“技巧”这个词,我喜欢的是真功夫。

现在为什么有人那么津津乐道于技巧呢?就是整个社会风气浮躁、急功近利,什么事情都想一锹挖出一个金娃娃,这是不可能的。交流的能力要靠日积月累一点一点提升,是没有速成的。不可能你今天不行,看一本书或听一次讲话,明天你就非常好了。

与人交流时,需要遵循以下六点:敬、诚、当、理、听、让。这些也是一个人走进社会需要培养的基本品质。

客随主便,主随客便

“敬”,就是尊敬别人。我在一个国家机关讲交流课。讲完之后,一位领导对我讲:“听了你讲的后,我明白了,对孩子老是骂是不行的,还得尊重啊!”小孩也要尊重,何况是大人呢?

“敬”有几层含义:一是心里要尊重,这是起码的;二是要让人家感觉到你很尊重他;三是要避免使对方难堪。

交流时,主观上一定要采取尊敬的态度,千万不能瞧不起人家,否则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这样就会伤害对方或使人家感到不快。

周总理是我国当代外交之父。凡是见过周总理的外宾对他印象都非常好,觉得他彬彬有礼,言谈举止让人佩服。周总理在对外交往中是十分注意细节的,有时他还提醒身边工作人员注意。

有一个夏天,我给总理做翻译,穿短袖衬衫。做记录的是个女同志,穿长袖衬衫。天热,她把长袖卷起来了。会见结束后,总理指着我对这位女同志说,他穿短袖可以,你穿长袖卷起来不好,女同志把袖子卷起来不雅观。

周总理接见外宾时都在客厅门口迎候,对方一进来就感到很亲切。总理与人家握手时,眼睛总是看着人家,对人很尊重。请客吃饭,总理总是要求先给客人上菜,后给自己上菜。

在国外我参加过许多宴会,没有人说现在“宴会开始,开吃!”同样,也没有人宣布“现在宴会结束”。一般在主人和主宾站起来的时候,就表示宴会结束了。

有一次,我到一个大城市去。上菜,服务员先上首长的,再上外宾的菜。把我排在主桌,主要客人就在我旁边。上甜食时,也是先首长,后外宾。市府秘书长一看首长吃完了,就上台宣布宴会到此结束。而此时,主宾和夫人刚拿起刀叉,刚想吃甜食,却听到宣布结束,就是说不许吃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事实。你请人家来干什么?人家是客人啊,即使要宣布结束,也要等主宾吃完再宣布嘛!

周总理讲过两句话,那时我做翻译,经常听他讲:“主随客便,客随主便。”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到外国人那里去做客,我们作为客人,要尊重主人的安排,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外国人到我们这里来做客,我们作为主人,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使之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总理最懂这个,但现在我们把它忘记了,没有主随客便、客随主便,就是看首长,首长吃完了就完了,这个大概不行。

交流中,即使客人出了什么洋相,也要设法使他们不感到为难。

法国总统有一次请某国元首夫妇共进晚餐。在西餐里,如果吃需要动手的海鲜,服务员会给你上一碗清水,上面有一片柠檬,用来洗手,去除腥味的。但这位元首不懂,以为是饮水,一口气喝掉了。这一行为是很丢丑的。有些法国贵妇人见此情景偷偷地笑了起来,但法国总统为了不让客人尴尬,自己也把这碗水给喝了。

诚信才有威信

我在外交部新闻司当司长做发言人时,有朋友曾私下问过我,你讲过假话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外交官有外交辞令,有的时候比较微妙,单刀直入不行,但必须待人以诚。因为发言人是代表外交部、代表政府、代表国家,如果你讲假话,一旦被戳穿,那损失就太大了。这并不是说发言人要把所知的事情和盘托出,介绍情况应当有分寸,但绝不能讲假话。

我很欣赏于右任先生的两句话:“造物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就是说,造物主最忌讳投机取巧,世间万物是以“诚”来感动对方。对人不诚恳,不以诚待人,是交不了朋友的。不要自以为得计,耍小聪明。

“诚”还包括讲话要有信用。说话算数,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你的讲话别人听了,但是人们还要看你行动上是不是这样做的,如果你信守诺言,你在人群中的威信就会提高,大家就会相信你,愿意跟你交朋友,有事情愿意找你商量。人和人之间交往如此,外交官同其他国家打交道也是这样。对外政策要有连续性,不能今天说一套,明天又说一套,自相矛盾。这样的国家在国际上就很难取信于人。

市场经济中的公司行为也是这样,必须讲诚信。那些搞假冒伪劣的公司,肯定是短命的。

法国陈氏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克威(右二)、陈氏传媒公司董事长陈克光(右一)

法国侨界有一个很有名的公司叫陈氏兄弟公司,创立者是陈克威(老大)、陈克光(老四)二人。他们是1975年从老挝到法国的。因为老挝实行国有化,他们原来的企业被没收了,来到法国时作为难民,自带的钱当然十分有限。如今,陈氏兄弟公司已经发展成法国侨界最大的公司之一,年销售额超过2亿欧元。

他们刚到法国时,生活很艰苦,陈克威夫妇二人学习做豆腐,凌晨两三点钟起床。此时的陈克威已经不是小伙子,而是接近不惑之年的人。有次我问他,为什么你的生意做得这么好,公司发展得这么快?他回答我,就是两个字——诚信。原来,他在老挝做生意时,在泰国、中国香港地区有一批朋友,相互信任。他到法国后,那里的朋友可以先把货发给他,他把货卖出去之后再付款。

做事也好,做人也好,不讲诚信、损人利己、坑蒙拐骗,是不能持久的,到头来也是害了自己。

懂分寸,知进退

“当”有几层含义。首先得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交流中你跟对方是平级还是比别人高一点?如果你高一点,不能压人家;平级,则更要平等。

吴建民与塞浦路斯总统克里季德斯的合影。

在国外我去见总统、总理、首相,我都非常尊重人家。因为讲话时,从称呼到用词都十分注意。因为人家是总统、总理、首相,我只是一个大使。我虽然是国家元首的代表,但我不是国家元首,他们对我讲一些意见,目的是通过我向中国政府和国家主席转达。我可以对他们的意见做一些评论,但我明白,同他们打交道的对象是我们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

同平级说话的口气与同上级的有所不同,大家都是平等的、交换意见更加自由一些。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但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以理服人。

对下级讲话,人家对你很尊重,要“请示”你,可是你心里要明白,地位固然有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你讲的话要在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你官比人家大,讲了一些错误的话,人家不好当面顶你,但并不意味着你官大,错误的讲话就会变成正确的。因此,以势压人是不行的。

其次,要掌握分寸,说话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称。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不是谁都可以用的。你是省市领导人,一般情况下你不能代表全中国,只能代表你的省市讲话。错位讲话会让人听起来不舒服。

交流中要把握好分寸,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你要向对方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对方的接受程度、当时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在这里“过”与“不及”都不好,但往往“过”造成的效果最差。

“过”,英文叫“over-statement”,也就是说过头的话。中国人喜欢用“最”,例如最高级。如果是朋友间聊天,用一点“最”问题不大,但在正式场合,用“最”要谨慎。一个同学写了一篇很好的作文,博得大家的好评,你可以说他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结构严密、文采飞扬,但你要说他是天才或者最伟大的天才,这就过了。

“不及”是指该讲的话没有讲到。比如在进行外交交涉时,要向对方提出抗议,如果你讲了一番话,最重要的“抗议”两个字却没用,这就是“不及”。外交用语是很讲究分寸的,有不同的等级。在英文里也一样,联合国决议对某个行动表示反对,通常有三个词可以用,“regret” “deplore” “condemn”。“regret”(遗憾)最轻,“deplore”(强烈反对)次之,“condemn”(谴责)是最强的。做一个政治文件的表述,把握好分寸非常重要。



- 未完待续 -


文字 |《吴建民谈外交》(本书出版于2015年)

作者 | 吴建民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玄一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阅读前文 /


序言

第一章  外交官是一个迷人的职业

1

法国大使馆的狗

中国公使卖电影票?

2

弱国无外交吗?

3

搞外交要有点真功夫 

外交官的自我修炼

4

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使遇袭记

5

如果祖国需要我

6

“双兔傍地走”

7

从大使到“大使夫人”

第二章  青春是美好的

8

做人要有本事 

大学时代的收获

9

外交生涯的起步

第一次做翻译 

10

毛泽东:“凡是搞大国主义的人,我都主张整一整”

11

周恩来:“你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

邓小平:“没有虐待你们吧?”

12

当人生低谷来临

第三章  联合国是外交官的大学堂

13

出席联大穿什么 

“你们放心去吧!”

14

一举一动都是新闻

“照相不要钱!” 

15

一切从头学起 

16

外交时机有玄机

当上主管官员 

17

“场外外交”

18

“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

19

基辛格的公司

理想与现实

第四章  大使生涯教给我的

20

与美国“吵架”

外交中的多边与双边 

我的“施政纲领”

21

碧蒂城堡的中国客人

22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上)

23

希拉克夫妇来做客(下)

24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上)

25

文化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下)

26

法国人也摆“鸿门宴”?

27

申博“拉票”战(上)

28

申博“拉票”战(下)

29

 怎样当大使(上)

30

 怎样当大使(中)

31

 怎样当大使(下)

第五章  世界的坎,中国的坡

32

 西方世界怎么看中国

33

 中国崛起的挑战与机遇

34

 国际舆论的傲慢与偏见

35

弱国心态有危害

36

中国外交太“软”了吗

崛起的姿态

37

武力解决不了问题

38

封闭不是爱国

“愤青”并不可怕

39

外交与百姓生活

大使的作用

40

“民族品牌”是过时的观念

41

文明的冲突与对话

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代表中国

42

中华文化的“危”与“机”

第六章  外交中的“斗”与“合”

43

可以不说,但不能说谎

“支持中国,就是支持我们自己”

44

说服荷兰首相访华

45

发怒要小心

46

“理直气和”,以退为进

47

吵架也要有新意

48

小聪明与大智慧

改变对方很难,改变自己容易

第七章  发言人和媒体,朋友还是敌人

49

从“一窍不通”开始

50

有口径而不唯口径

答问要得体,并经得起推敲

51

别让讲话变成“耳旁风”

吃好喝好,不一定好好报道

52

记者招待会的三个误区

53

“大记者”与“小记者”

“好问题”与“刁问题”

“爱”与“恨”

54

借他们的台,唱我们的戏

55

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让外国人听懂“中国话”

第八章  公众演说是一门学问

56

我的第一次演讲

念稿与不念稿,哪个更好

57

准备到最后一分钟

“八股调”要不得

58

开头出彩是成功的一半

59

有新意,更有说服力

60

有深度,才能打动人?

要精炼,思维需要训练

61

幽默的力量

62

要有人情味

会说,还要善听

第九章  交流是一种真诚的表演

63

交流需要设计

64

举止易丢分

眼睛会说话

文化有差异

65

短板在哪里?

一篇讲话改变人生

66

五大感官发挥合力

好厨师是大使的“秘密武器”

67

穿衣吃饭不是小事?

知己与知彼

摸准对方的敏感神经

68

讲到点子上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吴建民谈外交 | 交流没有“技巧”(上)

吴建民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