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场 | 18万新元罚款,新加坡对共享单车出重手了!


从去年的跑马圈地到今年的群雄鼎力,共享单车在新加坡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厮杀了一整年。


低碳环保、出行便利、共享经济等概念也慢慢地随着小小的单车,逐渐渗透进狮城民众的日常生活。新加坡以其文明、发达和国际化闻名于世,自然也成为很多国际企业试水海外市场的首站。

 

然而,小小的国度一下子涌入多家共享单车运营商,包括 oBike、ofo小黄车、摩拜单车、SG Bike在内,新加坡市场投放了成千上万辆各式各色的共享单车。但问题也随之来了,行业发展太迅猛,让向来以法制健全著称的新加坡对这个新兴行业,简直无能为力。

 

全岛到处可见随意停放的单车,这让习惯了整洁市容的新加坡政府实在忍无可忍。可是,在监管方面,仅仅限制共享单车的增量,或者规定共享单车只能停放在指定区域,还是远远不够的。

 


本月,新加坡政府终于出手了——修改法案,来整治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现象。据新加坡媒体报道,通过修法,新加坡将严格限制共享单车运营商在本地市场投放的数量,每隔半年还会将进行数量核查,如果运营商能够妥善处理共享单车的停放问题,才允许增加投放。

 

运营商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将面临最高10万新元的罚款、责令要求减少单车数量、暂停或撤销运营执照等处分。此外,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也将提高运营商的营运标准。

 

自去年五月以来,有关新加坡共享单车停放的问题,政府部门开出了2100多张罚单,相关运营商共缴纳18万新元的罚款。


教授简介

Andrew DELIOS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教授

策略与政策系主任

研究领域:国际化战略、外商直接投资(FDI)、企业战略等


从创意来讲,共享单车真的很棒!它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成为了在私家车、出租车之外,又一种新的环保出行方式。同时,它还能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和吸引力,且成本低廉。

 

对于这些公司的股东而言,共享单车更为他们赚取了名声和利润。共享单车巨头ofo的估值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而执掌ofo的“90后”CEO戴威,更是在短短几年时间,身价过亿。


共享单车的隐形成本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很简单的数学计算之上:首先,计算自行车的购置成本和使用寿命(包括人为弃置或破坏),再加上办公室租金和后续的运营维护成本,然后,根据每小时或每半小时的单价,及日均使用小时数,就可以算出收入。

 

这一简单的商业模式,表面上看,似乎投资者和用户都能够从中获益。但是,该模式背后却也存在着隐形成本。这种成本,被经济学家们称为“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和“搭便车问题”(free riding)。如果能够消除这些成本,不但能为用户创造价值,还会为像戴威这样的共享单车创始人带来更多的财富。

 

如果当使用某个产品或某项服务时,会让第三方付出成本的话,这就造成了“负外部性”。在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中,负外部性的存在十分明显: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对精致的城市景观造成破坏,行人们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躲开那些随意停放的单车,以及冒冒失失的骑车人。


共享单车在新加坡随意停放(资料图片)


至于“搭便车问题”,则是指公司或个人利用公共商品,而无需付费的情况。

 

共享单车的骑行和停放,使用了公共道路和公共空间等社会资源,这一点和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辆是一致的。

 

但是,机动车辆的车主们却会通过缴纳相关税费、购买事故保险、以及在车辆密度大的城市地区支付高价停车费等行为,间接承担道路相关的部分公共开销。共享单车的公司和用户们从来没有过此类支出,但却带来了负外部性,开开心心地“搭着便车”。


无处安放的荷兰单车


在急着谴责这一商业模式之前,我们也该想想,作为新生事物的共享单车,其“搭便车”的情况如果继续存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不妨看看荷兰。

 

一直以来,荷兰都被认为是世界上骑车环境最友善的国家之一。这个人口1600万的欧洲国家,却拥有将近1300万辆脚踏车,几乎人手一辆。

 

在阿姆斯特丹,中央车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停放地,每天都会有超过8,000辆自行车在这里争抢远不足8,000个的停车位。

 

这一脚踏车停车位的短缺,并非是政府的不作为。事实上,阿姆斯特丹的市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满足大量骑车人的需求。


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自行车停放地(资料图片)


过去20年,阿姆斯特丹的脚踏车使用量增长了40%。而到2020年,阿姆斯特丹市用于脚踏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财政预算,也将有望超过1亿新元。此外,还有一部分公共财政基金每年专门用于把10,000多辆脚踏车从荷兰各地的运河里打捞上岸。


监管还是要做到位


从预算来看,新加坡确实比较充足,可以用来建设共享单车所需的基础设施。而这一做法也的确是值得赞赏的,因为这将鼓励社会转变出行方式,减少污染。

 

但问题是,政府用于这部分基础设施的开销,该从谁的口袋里掏出来呢?

 

显然,这笔费用应该由共享单车企业和用户承担。为民众提供便利是理所应当的,但将公共利益向私营企业输送,则相当于把公共财政和企业股东的钱袋缝在了一起。

 

这些共享单车由私营企业提供和标价,而这些企业并未考虑过自身产品对道路资源及基础设施的占用,和骑行、停放过程会给行人及机动车带来的不便。乱停乱放的“五彩单车”对“花园城市”的景观造成的破坏,这类损失也没有人会收到补偿。

 

作为一名商学院学者,我当然不会想要给资本戴上镣铐。但是,如果资本不受限制地发展,在没有合理监管的状态下暴走,那便只会让大部分人分摊成本,让小部分人攫取暴利。

 

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因其智慧决策,以及快速、果决地政策响应,而获得了极高声誉。

 

所以,在此提个醒,在共享单车还没有激增到阿姆斯特丹那样之前,要更好地监管这一新兴行业,是极为重要的。适当、快速的政策监管,能够保护发展中的共享单车产业,并减少负外部性,确保共享单车的用户和公司都不再有“便车”可搭。





翻译:张成 | 编辑:杨嘉铭

制作:秦豪 | 校对:李嵩皎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Think Business官网,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Bike-sharing: Time to crack down on free-riding

本文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综合整理编译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本文内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深度|无处安放的共享单车,怎么能都怪这届用户素质不行?


行业|新加坡怎么就成了共享单车的主战场了呢?




点击以下学者名字,查看更多评论文章或视频


陈龚涛 | 陈学良 | 陈仁宝 | 陈素娟 | 楚军红 | 戴家宁 | 段锦泉 | 方博亮 | 方若莲 | 傅强 | 何龙 | 洪瑞云 | 胡震禹 | 黄宝金 | 黄幸亮 | 柯滨 梁国民 | 梁慧思 | 廖文良 | 李真 | 林金玉 | 林玉萍 | 李利伦 | 李仁 | 刘其章 | 刘玉添 | 卢耀群 | 麦润田 | 麦珂 | 欧怡 | 钱瑞安 | 钱文澜 | 任启智 | 施永丰 | 宋照礼 | 肖萍 | 谢慧贤 | 杨楠 | 杨贤 | 张俊标 | 张世进 | 张岩 | 张子颖 | 钟基年 | 周正芳

 

Alex CAPRI | Andrew DELIOS | Ashok CHARAN | Daniel MCALLISTER | DE PATER, Irene Elisabeth | Johan SULAEMAN | Jochen WIRTZ | Jayanth NARAYANAN | Jussi KEPPO | Jumana ZAHALKA | Kulwant SINGH | Laina GREENE | Marleen DIELEMAN | Markus TAUSSIG | Michael FRESE | Nitin Pangarkar | Remus ILIES | Richard ARVEY | Robert KIMMEL | Sarah CHEAH | Simon Poh | Sumit AGARWAL | Prem SHAMDASANI | Tambyah Siok Kuan | Thompson TEO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