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日本房地产发展史为鉴

蒋飞 蒋飞宏观研究 2024-01-05

►►►核心观点

房地产周期的发展规律类似于债务周期。以日本为例,日本房地产市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房价和房租同步上涨,此时仍处于房地产周期的“黄金阶段”;但随着日本经济增速的下台阶,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房价开始攀升,与房租的差距也逐渐放大,泡沫出现并持续扩大。等到1991年土地泡沫达到顶峰,房价房租比已达到330%,正好超过了达里奥在《债务危机》中认为的危机门槛“300%”;泡沫破裂,日本房价开始快速下跌,并且下跌的速度与1991年之前房价上涨的速度相仿,只是方向相反。日本房地产的下行周期一直到2005年才结束。

中国的房地产周期正处于调整阶段,但不同于日本的是,我们的房价房租比并未达到危机门槛“300%”以上。中国房地产周期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泡沫前的黄金时期以及泡沫形成时期。泡沫前的黄金时期是1998至2004年。2004年之后,中国房价进入快速上升阶段,与房租的距离也逐渐拉开,房地产泡沫正在形成。不过到2021年房价房租比达到顶峰时也仅242%,未达到1991年日本房价房租比最高值。接下来,中国要做的就是和谐去泡沫,就如同和谐化债一样,以平稳的方式度过房地产调整周期。

首先,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可能会持续。自2020年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断收缩。比如2022年和2023年前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分别下跌24.3%和7.1%,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下跌10%和8.8%,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跌2.3%和0.6%。截至目前,我们认为,这三项指标的调整趋势还未结束。

其次,我国房租上涨动力不足。比较日本、韩国和美国的房地产历史周期,我们不难发现,房租是房价的锚。如果想要实现“软着陆”,必要条件是房租的稳步上涨。美国最近两次房地产泡沫的软着陆,都与房租的持续上涨有关。而如果房租停止上涨,同时房价房租比还处于高位,房价距离房租还有一大段距离,那么房价继续调整的可能依然较大。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要成功实现房地产软着陆,势必需要一个健康合理的租房市场。而这又要求我国经济应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我们认为应该加快改革。


1

从日本经验来看房地产周期规律

据新华财经东京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9月19日公布了2023年的全国基准地价,包含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在内的全用途平均地价比去年上升1.0%,连续第二年正增长。另据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数据,7月首都圈新建出售公寓的户均价格是9940万日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即使在三大都市圈以外的偏远地区,住宅用地价格也时隔31年后首次增长,日本地价上涨趋势蔓延。可以看出,日本房地产市场正在走出1991年土地泡沫破裂之后的泥潭。连续几年的房价上涨,尤其是今年以来公寓价格的迅速上涨,带动了土地市场的回暖。日本房地产市场可能要进入下一轮周期。


房地产周期的发展规律类似于债务周期。在起初的黄金发展阶段,由于人口增长或城镇化需求的推动,住房需求开始增长,房价逐渐攀升。随着财富效应的出现,投机需求逐渐抬头,抵押贷款大幅攀升,房价上涨的速度也脱离了房租的速度。这反过来又继续助推了投机,信贷和房价呈现螺旋式上涨态势,房价房租比已经快速上升,直至泡沫的形成。当基础的住房需求开始见顶回落的时候,房价泡沫也基本上到达了顶峰,房地产周期开始进入下半程,房价向房租回归。最后房价停止下跌,市场完全出清,房地产周期结束。


以日本为例,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于1955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到1978年名义GDP已经增长了24倍,平均增速达到14.97%,堪称“日本经济奇迹”。随后经济增速快速下降,直到1984年才稳住。但好景不长,1991年经济增速再下台阶,直到8年之后才停止,并进入到以中枢为0.2%的增速平台里,持续到现在。相对应的,日本房地产市场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为了数据的可得性,我们用六个主要城市的住宅土地价格指数代表房价):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房价和房租同步上涨,此时仍处于房地产周期的“黄金阶段”;但随着日本经济增速的下台阶,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房价开始攀升,与房租的差距也逐渐放大,泡沫出现并持续扩大。等到1991年土地泡沫达到顶峰,房价房租比已达到330%,正好超过了达里奥在《债务危机》中认为的危机门槛“300%”;泡沫破裂,日本房价开始快速下跌,并且下跌的速度与1991年之前房价上涨的速度相仿,只是方向相反。日本房地产的下行周期一直到2005年才结束,此时已经历经14年,与泡沫形成的时间13年几乎相等。之后,日本房价不再下跌,保持相对平稳。与此同时房价房租比也回到原点,与1978年之前一样,或者说回到了泡沫形成之前的原点,这一历经接近三十年的房地产大周期终于结束了。2014年之后房价和房租基本保持平稳,房价房租比再次扩大,但幅度也很小,新一轮房地产周期并无泡沫。

2

中国房地产周期正处于什么位置

中国的房地产周期正处于调整阶段,但不同于日本的是,我们的房价房租比并未达到危机门槛“300%”以上。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住宅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和CPI房租指标,我们构建出的以1998年为基期的房价与房租指数走势图,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观察中国房地产的大周期。自从有CPI房租数据以来,中国房地产周期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泡沫前的黄金时期以及泡沫形成时期。

泡沫前的黄金时期是1998至2004年。1998年中央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标志着房地产大周期启动。但在2003年之前,房价上涨的速度还是慢于房租,泡沫并未形成。2004年之后中国加入WTO的红利逐渐释放,出口快速增加带来经济快速增长,房价进入快速上升阶段,与房租的距离也逐渐拉开,房地产泡沫正在形成。不过到2021年房价房租比达到顶峰时也仅242%,未达到1991年日本房价房租比最高值。


借鉴日本的经验来看,我国的房地产大周期可能已经见顶,并且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也即调整的阶段。历史上各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不尽相同,去泡沫的过程也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像日本这样的“硬着陆”,一种像80年代韩国一样的“软着陆”。在日本1991年前房地产泡沫形成时期,韩国房价也在快速上涨,但与日本不同的是韩国房租上涨速度也很快。到1991年韩国房价见顶时,房价相比于1986年上涨了1.7倍,房租也上涨了1.4倍。韩国是如何做到房租和房价同步上涨的目前还不可知,但日本土地泡沫破裂之后,韩国房价基本保持稳定,是远远胜过日本的。并且韩国房租还继续上涨,直至1993年赶上房价,泡沫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当然自2002年之后韩国房地产周期再次启动,泡沫也逐渐放大,但也未到300%的危机门槛,2023年韩国房价房租比只有1.5倍。

如果再比较美国,从1981年开始,美国的房地产周期一直在上升,并成功度过几次“危机”,相对于不断上涨的房租来说,房价泡沫程度也不高。比如与日本房地产泡沫周期同步的1987至1991年,美国的房价只上涨了1.3倍,而且房租上涨了1.2倍。再比如2008年因房地产引发的次贷危机,美国房价相比1991年上涨了2倍,而同期房租上涨了1.64倍,房价房租比也只有1.35倍。即使到了现在,美国正处于高通胀的水深火热之中,房价相比于2009年再次涨到了2.1倍,但房租也上涨了1.5倍,房价房租比也只有1.58倍,与韩国相似。

未来韩国和美国仍有可能实现软着陆:房价保持稳定,房租快速赶上,我们可能也需要同样的经验化解中国的房地产泡沫。


3

我们如何成功实现房地产软着陆

首先,我国房地产市场暂时仍处于调整阶段。自2020年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断收缩。比如2022年和2023年前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增速分别下跌24.3%和7.5%,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分别下跌10%和9.1%, 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2022年同比下跌2.3%,2023年前8月同比下跌0.6%。截至目前,这三项指标的调整趋势还未结束。如果根据这两年上述指标的收缩幅度就认定中国房地产已经调整结束,我们认为可能会误判。

以日本的房地产周期为例,其房地产周期结束时点也就是市场出清的时点,是2005年房价房租比回到1的时候,此时房价也不再下跌。在此之前,房价都在向房租回归,市场并未出清。当前中国房价并未止跌,同时房价房租比仍然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两者都不支持中国房地产已经出清的判断。


其次,我国房租上涨动力可能不足。比较日本、韩国和美国的房地产历史周期,我们不难发现,房租是房价的锚。如果想要实现“软着陆”,必要条件是房租的稳步上涨。美国最近两次房地产泡沫的软着陆,都与房租的持续上涨有关。而如果房租停止上涨,同时房价房租比还处于高位,房价距离房租还有一大段距离,那么房价继续调整的可能依然较大。

中国房租也已经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负增长,自从2020年3月份CPI房租同比首次为负以来,截止到今年8月已经出现两段负增长的经历,刚刚公布的9月份CPI房租同比回到0,让我们看到了房地产软着陆的希望。但住房租赁市场是真实反映居住需求的市场,房租的上涨和下跌不仅仅反映了居住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更是反映了真实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和恶化。房租的持续快速上涨背后依靠的就是经济的持续快速上涨。

由于中国目前遇到的情况与二十年前的日本有部分相似性:老龄化、高债务以及生产率亟待突破,中国的房租走势也可能像二十年期的日本一样。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房租同比也快速下跌,到1999年时已降至负值区间,之后虽然短暂回到正值,但很快又回到负值区域,一直到本文开头所提的疫情爆发后,才逐渐回到正值区间。

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要成功实现房地产软着陆,势必需要一个持续上涨的房租市场。而这又要求我国经济应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我们认为应该加快改革。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房企债务风险;租房市场发展不足

证券研究报告:以日本房地产发展史为鉴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8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二季度或再降准一次——2022年4月央行降准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物价降速加快,加息仍有空间——美国11月通胀数据点评



为何不加息,美股还下跌?美联储主席支持继续加息
财政再次发力,助力经济回升——8月财政数据点评
任务还未完成,经济仍需向好——8月经济数据点评央行降准为提高信贷——央行0914降准点评
欧央行意外加息为控通胀——欧央行8月加息点评
二次通胀趋势形成——美国8月通胀数据点评
政府积极作用助社融回稳——8月金融数据点评
低通胀特点明朗,宽货币还有空间——8月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增速或在筑底——8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服务业PMI回升,经济可能新一轮复苏——美国8月服务业PMI点评
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和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快评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度负增,化债方案或将出台——7月财政数据点评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
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发展仍有压力,总量政策空间或将打开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美国制造业PMI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6月制造业PMI点评
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环比仍较高,二次通胀趋势明显——美国2 月通胀数据点评

社融结构初步改善,居民信贷难言回暖——2月份金融数据点评

通缩未走,通胀未至——2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出口订单意外反弹,带动生产提速——2月PMI点评

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欧央行强硬加息——欧央行1月加息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内需修复第一步——1月PMI点评

年度小结和2023年看点——12月财政数据点评

防疫政策优化,消费快速复苏——12月经济数据点评

美联储仍需坚持走完加息路程——美国12月通胀数据点评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12月外贸数据点评

通缩趋势仍在延续——12月通胀数据点评

抗通缩仍是主旋律——12月金融数据点评

差别化房贷政策继续加码,降息周期延续——1月房地产政策点评

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行——美欧12月PMI点评

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至5.5%——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点评

美国PMI跌破临界线,失业率或将回升——美欧1月PMI点评

减缓加息或促使通胀反弹——美联储1月加息点评

美元仍处于升值大周期中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中美分化,政策相背——四季度经济展望
九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九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八月可转债月报
七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长城证券宏观二季度研究报告合集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长城宏观】短期利率的再思考——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内蒙古经济分析报告

山西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居民消费函数

广西经济分析报告

全年如何实现GDP目标?——建议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美国银行业高利率下风险依存

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本轮主动去库存见底了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中国资本回报率估算

云南经济分析报告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德国财政政策启示:行稳致远——德国研究系列之二

可转债个债分析——睿创转债(118030.SH)

重庆经济分析报告

如何看待债务对经济的影响?

下半年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风高浪急,变中求进——下半年国内经济展望

可转债个债分析——法兰转债

2023年下半年财政政策展望

河北经济分析报告

可转债个债分析——寿22转债

中国人口趋势研判及建议

可转债个债分析——淳中转债

美国债务上限谈判失败的影响有多大?

双低转债还能继续投资吗?

陕西经济分析报告

可转债个债分析——起帆转债

中美两国经济呈现分化趋势

中国生育率研究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AI开启科技浪潮,中美竞争更显激烈

安徽经济分析报告

供给侧改革促进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

黄金正在开启新一轮牛市

湖南经济分析报告

欧美银行危机可能已经开启 

可转债市场结构分析

湖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再议十年期国债利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