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忆|军乐团:请回答,二零零零

康国卿 CBR传播人 2022-08-07


▲第一届女大学生军乐团与校领导、指导老师合影


记者 | 俞露 梅雨潇 何振婷 陆旭 傅应林 梁民达 张嘉怡

编辑 | Amber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你一定无数次路过傍晚的惟义楼七区,也一定无数次听到过那里飘扬的军乐,但你可能不会注意到,那些断断续续的音符里埋藏的岁月密码。


当我们把零散的音符连成串,徐徐回望,会发现她们的故事已经开始了很久。从2000年3月1日到现在,这支由非音乐专业学生组成的女大学生军乐团队已经走过了19年。

 

从“一张白纸”到“师大名片”,一届又一届军乐团,变的是样貌,不变的是初心。翻开泛黄的相册,与往事叙旧:请回答,二零零零。



 

01前奏 


1972年2月21日晚,为欢迎尼克松及夫人一行举办的国宴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拉开帷幕。宴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现场演奏了《美丽的亚美利加》。这是尼克松就职总统时选用的曲子,周恩来总理特地选择这首曲子让他感觉回到自己家乡一样亲切。

 

当晚,解放军军乐团的指挥是范四亭,那一年他27岁。这位“在任指挥期间曾成功指挥过千余首中外名曲”的著名管乐指挥家后来指导过首都师范大学的管乐团。

 

曾经,因为两所学校的关系特别好,有人说首都师大是江西师大的“驻京办”。江西师大当时的党委副书记王树林还记得,他带学生演出团去东北师范大学参加比赛,在北京站转车时,首都师大的副书记派了两辆车给他们送去七十多份盒饭。


“我们经常到北京去,就落脚在首都师大,我现在还有很多朋友在首都师大。”在北京,王树林望着天安门广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听着雄壮的国歌,坚定了一个想法——建设江西师大的军乐团。

 

那时候江西师大的升旗台在红场,没有国旗班,升国旗都是各院系轮流值日。因为疏于管理,绳子老化腐烂,有一次升旗,国旗竟然掉了,王树林“当时一惊”。这是个重大事件,必须有专业的团体负责。

 

2000年2月,以江西师大60周年校庆为契机,王树林召集校办主任熊大冶和音乐学院的王庆华、李琦、唐震刚、邹建林等几位专业老师,正式提议筹办军乐团。因为领导重视,大家都很积极,军乐团的建立大家都同意,只面临一个问题:军乐团归谁管?一个意见是放在团委,另一个建议是放在军事教研室(人民武装部)。


“要搞就搞特色。”王树林觉得,这支队伍叫军乐团,就应该归军事教研室(人民武装部)管,让队员加入预备役,只收非音乐专业的女大学生。而正是这三项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成就了“全国第一支女大学生军乐团”这个品牌。

 

选择军事教研室(人民武装部)来管的另一个原因是,时任军事教研室主任的蒋文可是退伍军人,保留了很多军人的作风,他来带领军乐团,让人放心。后来事实证明,这个决定也是明智的,“老黄牛”蒋文可成了军乐团的“灵魂人物”。


▲第一届女大学生军乐团部分成员在井冈山上


在军乐团组建之初,请了不少音乐系的老师来出主意。要组建多大规模的军乐团?应该有哪些乐器?大家商量后决定,形成由小号、圆号、长号、中音号、大号,长笛、短笛、单簧管、萨克斯,大军鼓、小军鼓组成的军乐团。

 

决定了编制就要买乐器。通过王树林向学校领导班子汇报后,学校拨下三十万元经费。有了这笔钱,带头的几个专业老师和蒋文可专门奔赴北京的乐器厂考察。“要选物美价廉的,不能太贵”,王庆华记得,经过多方考虑,最后选择了星海。

 

万事俱备,发布通知,招募队员。

 

02列队


2000年3月1号,学校公告栏里贴出了军乐团招募的消息。这个消息,江雪英等了两年。


“从小对部队很向往”的江雪英高中就想当兵,但当时女兵必须要求是城镇户口,“农村姑娘”无缘军旅。1998年,她进入师大体育学院。在她入校的那一年,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军训时她就被国旗护卫队吸引,能加入国旗护卫队也是对自己军旅情结的慰藉。事与愿违,她在选拔中落榜。大二下学期,突然诞生的军乐团让江雪英又看到了希望。

 

有人慕“军”而来,有人为“乐”前往。1998级美术学院的李玉莹,三年级跟着省歌舞团的老师学过小提琴,但是小学老师希望她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她只好放下音乐,把精力放在主课上。手能放下,心却放不下。上了大学,她又去找省歌舞团的小提琴老师。老师说,她已经成年了,手指硬了,反应也没有小时候快了,婉拒了她。直到有了军乐团,李玉莹的音乐梦想出现新的机会。

 

除了张贴通知,学校还让辅导员通知所有1998级、1999级的女生,但凡身高上1米60的就一定要去报名。学生也很积极,报名的女生超过300人,但是最后上场的队列只要64人。

 

考核在双理楼进行,学生排成一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过。量身高、测体重,因为管乐对唇齿有要求,打击乐对手指有要求,所以这些也要看。看完这些,再把双手伸平,走一个来回,目的是看形体。再走到谢晓滨老师那里,测试的是节奏感,他在桌子底下打节拍,学生要打出和他一样的拍点。另外还要求每个学生唱音阶,看音准如何。除了身体素质和乐感,军乐团对学习成绩也有要求,“学习成绩好才有时间,不影响学习你才能参加。”

 

初步考核之后,入选同学的名单被张贴出来。当看到自己名字的时候,98级计算机软件应用专业的廖云燕“相当惊喜和开心”。和她一样开心的,还有如愿以偿的江雪英和李玉莹。


这些基本测试完成后,还要通过乐理课的考核。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在唐震刚老师的乐理课上第一次学“蝌蚪”,知道什么是F调、C调。“考试不通过就要淘汰,所以军乐团第一批学生确实很用功。”

 

考核很严格,竞争很激烈。物理系女生少,一个班17个女生里1米60以上的有8个,最后通过的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1999级物理系的程鸣凤,后来的首席小号。

 

就这样,经过重重筛选,一支72人的女大学生军乐团终于形成。


03合奏


10月31日就要上场,留给军乐团只有不到七个月的时间。


“一张白纸”的学生刚进来就开始军训,早上六点半晨练,下午四点半晚训。蒋文可和沈强都是退伍军人,他们每天陪着学生长跑,跑完就到主席台吹长音,练肺活量。


“音乐是从零开始的。”王庆华教长笛,邹建林教单簧管和萨克斯,唐震刚负责打击乐和军乐团指挥……

 

队员一排排站在综合楼下的花坛旁边让专业老师挑选。因为长笛站最前排是“门面”,所以负责长笛的王庆华先选。李玉莹是最先被选出的队员之一,那一刻她很高兴,因为“长笛很漂亮,老师也漂亮”。


 ▲军乐团日常训练


没有基础,她就从最基本的吸气开始学,一直练到能吹两个八拍。因为长笛要练吹长音,对肺活量要求很高,她经常吹到缺氧,整天头晕乎乎的,大概一个多月才适应过来。

 

一开始,因为条件有限,乐器还不能人手一把。李玉莹和其他两个同学共一管笛子,“今天你吹一下,明天她吹一下。”笛子轮到谁,谁都想多练一会,后来发展开了,吹得好才能拿新笛子,否则还是用旧笛子。老师的标准又很高,王庆华对她们吹奏的音色、音调和持笛站立的姿势都有要求。

 

下午五点训练结束,李玉莹要吹到六点才离开,下了晚自习还要再加练半个小时,十点半才回寝室休息,第二天早上六点又起床去香樟林练习。

 

非专业的同学彼此间最大的差距在于“乐感”。江雪英和1999级外语系的滕琼都是吹萨克斯,滕琼乐感很好,同一首曲子她只要练三五遍,江雪英要练15遍才能达到她的水平。每次滕琼练完曲子说一句,“江姐,我好了啊,你好了叫我。”就跑去背单词了。

 

“只能笨鸟先飞”,体育学院本来就有繁重的训练,难免和军乐团的训练发生冲突,但每次她都先紧着军乐团。后来,因为“她比较实诚、有担当”,被选为整个军乐团的连长。

 

首席小号程鸣凤一开始是“所有铜管里面最差的一个”,因为别人都能吹响,她吹不响。从三月到四月份,练了快一个月,她死活就吹不响。去找李琦老师,李老师让她按照方法练,一定能吹响。终于“从量变到质变”,程鸣凤手里的小号突然响了。“就跟开了窍一样”,她从最差的那一个,一路成为首席小号,也同时迎来她此后“十年不过暑假”的生活。

 

▲军乐团在九江秀峰


带着一股子湿热的暑气,南昌的夏天到了。2000年暑假,为了准备校庆演出,军乐团师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魔鬼训练”。

 

专业学生每天都要练四个小时,要想尽快达到能表演的状态,军乐团只能付出成倍的努力。每天早起,全军事化管理,一训练就是七八个小时。训练一般在大礼堂或者红场,烈日高温下,站队列累到晕倒,练乐器磨破嘴唇都是家常便饭。暑假宿舍封闭,她们住到研究生楼的顶楼,别说空调,连电风扇都没有,唯一的降温措施就是往地面浇水。在长时间枯燥的训练中坚持下来,“唯一依靠的就是毅力”。

 

从来没有人抱怨,因为大家都一样。不管什么天气,领导、老师们都陪着学生练,有的老师“比学生干的还多”。

 

20万,是王树林每年的德育基金,他把这笔钱全给了军乐团。平时训练,她们每星期能领到一袋英雄奶粉和伙食补贴。暑期集训时,每天的伙食补贴是八块钱,这在当时可以让队员们在三餐之外喝一袋牛奶或者吃一支冷饮。

 

王树林把打造军乐团看作自己“最突出的、最引以为豪的东西”。同时,他觉得这也是集体的智慧,共同的劳动成果,“时任校办主任的熊大冶、武装部部长蒋文可功不可没。”


哪怕过去了快二十年,连照片都开始褪色,那个穿着迷彩服、军绿色裤子和黑皮鞋的身影还清晰地印刻在军乐团同学们的记忆里。体积比较大的乐器同学不好拿,蒋文可总是一只手提着乐器,一只手控制方向,骑着“二八自行车”在操场上来来去去。


▲军乐团队员日常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暑期结束,军乐团已经可以高质量地合奏出七支曲子,其中还包括《欢乐颂》、《中华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样有难度的曲目。

 

暑假结束,军乐团拍摄了一张集体照。队服才刚刚发到军乐团手里,崭新的贝雷帽帽顶不是向右倾侧的,大家就一针一针缝起来。新装备到了,说明校庆也即将到来。


04华彩

 

2000年10月31日,江西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女大学生军乐团第一次站在聚光灯下。 


那天天气很好,崭新的乐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支服装靓丽,由女生组成的军乐团,一出现就引起全场注意,四面八方,各家媒体的镜头同时对准她们。


“全国第一支女大学生军乐团”的品牌一炮而红,在她们训练时来拍照和录像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一些公益活动、商业演出也找上门来。她们还在樟树市人民医院开业典礼上表演过。

 

既然已经走出去了,就走得更远一点。2001年7月,蒋部长带着军乐团到首都师范大学,去和他们的大学生管乐团交流。56岁的范四亭大校那时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常任指挥,他看了军乐团的演出,觉得“没有音乐基础能都练到这种程度很不简单。”


蒋部长邀请他来帮助军乐团训练,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位曾在外交场合演出千余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一级指挥,成为江西师大的客座教授。后来每年,特别是暑假期间,范四亭大校都会来师大两三次,指导她们声部的配合和音乐的音准。程鸣凤的指挥就是跟他学的,之后她又把这些教给了现在的尹松。

 

“他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2002年暑假,范四亭还带她们去和国防大学女子军乐团、解放军军乐团交流,在北京学习了一个星期。师大70周年校庆时,指挥军乐团奏国歌的就是范四亭大校。


 ▲范四亭大校在指导江雪英


一届又一届,军乐团渐渐发展成熟,开始为师大争金夺银。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业余组江西赛区第一名、全国第三名,第三届西安国际管乐节金奖,上海世博号角——中国第三届非职业优秀行进管乐展演银奖,“中华号角”中国第五届非职业优秀行进管乐展演金奖和优秀编导奖……


2005年起,军乐团连续承担了七年八一广场的升旗任务。2012年,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的舞台上,与她们同台演奏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和其他各国的国家级专业军乐团。

 

05尾奏


第一届军乐团毕业后大都各奔西东,也有人因为在军乐团的优异表现留校工作,为我们破译岁月密码。

 

2002年,打击乐声部长廖云燕被选为学生代表在欢送2002届军乐团时发言,之后她参加留校考试,留在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计算中心,至今还记得去井冈山训练时睡大通铺的夜晚。从后勤集团辗转到文化研究院,李玉莹一直留着19年前蒋部长让她保管的长笛。程鸣凤留校接着带军乐团,她在军乐团干了十年,是在军乐团待得最久的那个。连长江雪英留在体育学院后调岗到人事处,因为工作太忙没办法回馈军乐团,面对往事,“自责”还是涌出眼眶。

 

2012年,蒋部长退休,军乐团渐渐形成“老带新”的模式。那些把军乐团当孩子的老师们,只能看着这个19岁的“孩子”独自飞翔。


明年是江西师范大学80周年校庆,可以想见,女大学生军乐团依然是节日庆典仪式上那道最靓丽的风景。坐在主席台上、台下的王树林、熊大冶、蒋文可、李琦、唐震刚、王庆华、邹建林、谢晓滨以及江雪英她们定当想起20年前红场上空那些美好的青春记忆。

 

为校庆而生的女大学生军乐团,也将迎来20岁生日,一场聚会正在筹备之中。只可惜,2013年范四亭大校在北京病逝,没能等到这次久别重逢。后来升迁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省人大农委副主任的王树林出于对母校的眷恋选择回校退休,他对准备明年聚会的第一届军乐团姑娘们说,“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范四亭大校对军乐团的栽培,尽管他已经去世,你们还一定要邀请他的亲属及后人参加这个聚会。”

 

时光荏苒,那时青春洋溢的女大学生,已经为人妻母,当她们翻开旧相册与孩子讲起过去的故事,“二零零零”总是绕不过去的时间节点。即使物是人非,在一届又一届军乐团的传承中,这首用血汗谱写的壮丽军乐还是经久不衰,突破时间的界限,成为全体师大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为种种原因,还有很多重要人物未能一一采访到,在此表示抱歉并希望能留言与我们分享。


相关阅读:《军乐团尹松:最厉害的那一届还没到来》



点击关键词  查看精彩往期


刘世南 | 孟范昆 胡银泉 | 龚岚 | 尹松 | 邓超 

 胡剑云 | 林夏羽  | Connie Mom | 黄一 肖晨帆

食堂女神 |  “馆长”胡小军 |  田浩然 | 麻卫芳 | 罗敏

敲钟人 | 师大蚁人  阿鹏音乐站 | 传销受骗记 抑郁症 

“梦时代”跳楼少年之死 卖水人的江湖 | 兼职讨薪记

“1925造型”理发店调查 | 15元“买”国家奖 | 考研者纪实

师大水果秤调查 | 校园夜间断网 | 架空层搬迁博弈 

315 | 世界残疾人日 性教育课堂 | 师大阅读现状报告 

国际不再恐同日 泾口 抗癌厨房 直击高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