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涌入新加坡

Alex Capri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2020-10-15


新加坡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科技中心,全球众多跨国公司都争先恐后在新加坡设立亚太区域总部,把这里作为进军亚洲新兴市场的首选之地。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发表的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00位的科技公司中,有80家在新加坡设有分支机构,并且正在加大投资力度。


2017年,新加坡在彭博创新指数(Bloomberg Innovatin Index)中排名世界第六,领先于日本、美国以及中国(第21位)。


教授简介

Alex CAPRI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商业分析与运营管理系高级访问学者

前毕马威国际贸易与关税(美国西南区)执行董事

研究领域:国际贸易协定、非关税壁垒、技术与亚洲贸易促进等

房地产咨询公司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的一项研究表明,新加坡已经成为了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海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


而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也在新加坡拥有规模完善的区域业务中心。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也间接地提升了新加坡的吸引力。


在中美你来我往的关税之战背景下,两国间有大批量贸易往来的企业,无一不在寻找规避关税的渠道。


对此,最合理的举措是将首当其冲的组装和生产业务搬离中美两国,转移到更安全的商业生态集群中。


而新加坡凭借极具前瞻性的经济政策,成为了一个理想之地。


新加坡能成为区域性的创新中心和枢纽,吸引全球企业进驻,主要依托五大关键优势。


透明开放、连接全球


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亚洲的核心地带,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够通达全球,连接中西。


以仲量联行的研究为例,中国城市与新加坡的联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纽约和悉尼。


凭借透明、高度法制的机构,深受跨国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他国政府的信任的领导政策,新加坡完美融入了全球商业价值链之中。


加之新加坡政府机构对开源、互利、公私合作的坚持,这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此外,新加坡的决策群体还经常邀请外国公司参与问题解决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


自由贸易协定(FTA)


新加坡拥有500多万人口,市场规模虽小,却签署了22个双边及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


最近签署的两项大型自由贸易协定包括“欧盟 - 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EUSFTA)以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两项协定对于促进数字贸易和平台经济方面均订下了高标准。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新加坡企业打开全球主要市场的大门。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之下,这一优势更加引人注目。


这些自由贸易协定的存在,能够吸引区域的价值链迁移至新加坡,亦可以让价值链上下游的众多公司,受益于新加坡健全的供应商网络和众多战略合作伙伴及服务提供商。


数字贸易和数据友好


中国于2017年推出的《网络安全法》,要求外国公司必须将数据存储在中国本地的服务器。这意味着,有关部门能够实现对各公司的数据访问。


与之相比,新加坡没有施加此类限制。


虽然东盟内部的部分国家也正在为跨境数据流动设置阻碍,新加坡却作为东盟方面的主要推动者,完成了《东盟 - 澳大利亚数字贸易框架倡议》(ASEAN-Australia Digital Trade Frameworks Initiative)的签署——该倡议旨在为电子商务、数字货币、知识产权保护及数据管理等领域制定正式的法律框架和标准。


新加坡目前的互联贸易平台(National Trade Platform)将进口商、出口商、银行、物流公司、海关、货运代理商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紧密连接在一起,为一个透明、开源的商业互联环境提供了世界级的范例。



人力资本和专业人才

新加坡政府正致力于将劳动人口转变为精通技术的专业人才。


目前,政府已经向“2020年科研、创新和企业计划”(RIE)拨款190亿美元,用以促进先进制造和工程行业、数字经济和服务、健康和生物医学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领域的研发和突破。


新加坡在这一方面的努力,还包括构建完善的协作网络,将当地一流大学、大型跨国企业与由创业公司、孵化器和风投公司组成的生态圈联系起来。


再加上世界顶级的咨询、法律、会计和IT公司等一系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蓬勃发展的新加坡商业社区由此形成。


地缘政治避风港


比起中美贸易战的阴云,国际政治中更大的风险在于两国之间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


随着美国加大力度遏制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美国及国外科技公司将面临新的制约。


例如,与美方“黑名单”上的实体合作,可能会导致公司的业务受限,面对更严格的出口管制、技术限制和制裁。所有的这些,都会严重损害公司的日常供应链活动。


因此,跨国公司将不得不采取围栏策略,应对相关国家的安全法规和制裁条例。在这一方面,新加坡已经建立了基于西方规则框架的出口管制和许可协议框架,非常适合有此类需求的外国公司。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福布斯Forbes,原题为5 Reasons Why The World's Tech Firms Are Moving To Singapore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翻译:杨嘉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观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新加坡怎么就成了全球创业者蜂拥而至的热土?


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 新加坡名列亚洲第一


点击以下学者名字,查看更多评论文章或视频


陈龚涛 | 陈仁宝 | 陈素娟 | 楚军红 | 戴家宁 | 段锦泉 | 方博亮 | 傅强 | 何龙 | 洪瑞云 | 胡震禹 | 黄宝金 | 黄幸亮 | 柯滨 | 梁慧思 | 廖文良 | 李真 | 林金玉 | 林玉萍 | 李利伦 | 李仁 | 刘其章 | 刘玉添 | 卢耀群 | 麦润田 | 麦珂 | 欧怡 | 庞严 | 钱瑞安 | 钱文澜 | 任启智 | 施永丰 | 宋照礼 | 王砚波 | 乌耀中 | 谢慧贤 | 杨楠 | 杨贤 | 张俊标 | 张世进 | 张岩 | 张子颖 | 钟基年 | 周正芳

 

Alex CAPRI | Andrew DELIOS | Ashok CHARAN | Daniel MCALLISTER | DE PATER, Irene Elisabeth | Ishtiaq Pasha Mahmood | Johan SULAEMAN | Jochen WIRTZ | Jayanth NARAYANAN | Julie Huan | Jussi KEPPO | Jumana ZAHALKA | Kulwant SINGH | Laina GREENE | Lim Wei Shi Marleen DIELEMAN | Markus TAUSSIG | Michael FRESE | Nitin Pangarkar | Ravi CHANDRAN | Remus ILIES | Richard ARVEY | Robert KIMMEL | Sarah CHEAH | Simon Poh | Sumit AGARWAL | Pranay Gupta | Prem SHAMDASANI | Tambyah Siok Kuan | Thompson TEO



阅读文章英文版,点击阅读原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